沈阳七旬银行老员工在“老东家”存200万,存款却变成了保险

大皖新闻讯75岁的赵某霞曾供职于某银行沈阳分行,也是该银行的一位老客户。今年5月份,她发现自己在该银行的200万存款,被转到保险公司购买了名为“英大人寿尊享世家终身寿险”的产品,“我在银行的二百万存款怎么就转到保险公司了?而且只值八十六万了。”见到合同后的赵某霞急了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
200万存款转存至外孙女名下

退休前,赵某霞在某银行沈阳分行工作了11年,2006年退休后开始第二次创业,成立了自己的公司。“为了感谢曾工作的银行,我就将个人及公司的存款基本都存到了这家银行。”赵某霞告诉大皖新闻记者,去年7月12日,她在该银行的一笔200多万元的理财到期了,在该银行惠工支行办理这笔业务后,客户经理刘女士介绍说,银行有一种存款业务存200万,年利率是3.5%。赵某霞考虑手头有这些现金,利率又这么高,“给孩子存就存吧!”在刘女士的建议下,赵某霞将200万存款转存到外孙女小杨名下。

75岁的赵某霞患有肾病,今年以来病情加重。5月17日,赵某霞询问银行的客户经理刘女士,自己转存给外孙女的200万是否快要到期时,刘女士让她拿合同。赵某霞感到很惊奇,“银行存款从来没有合同啊!”

200万存款变成终身寿险

5月18号,赵某霞收到快递送来的合同,“我转存的200万,竟然变成了一份金额只剩下86万的名为‘英大人寿尊享世家终身寿险’的保险。当时都给我吓蒙了,怎么就成了终身寿险合同了?”简单看了下合同,赵某霞就急了,并给刘经理打电话,“她只简单地和我说,让我问外孙女。”赵某霞立刻给外孙女打电话。

“英大人寿尊享世家终身寿险”现金价值表

赵某霞的外孙女小杨今年22岁,从小和她一起生活。小杨表示:“去年7月,刘经理确实给我打过电话,说是姥姥让办的,因为刘经理是银行的员工,和姥姥认识很多年了,我相信她就办了。”

对此,赵某霞表示:“我的外孙女才21岁(去年时年龄),才上大三,我为啥要给她办终身寿险呢?”

据赵某霞反映,客户经理刘女士去年6月份在手机上给她发送有关理财的内容,当时由于身体极度不适,只是出于礼貌回复了“知道了”。 “ 她就利用‘知道了’三个字告诉我的外孙女:‘你姥姥同意了,给你买这个保险’。”赵某霞说。

保险销售未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

采访中,小杨认为保险与转存没有太大区别,“我觉得保险和存款的区别,就像是把钱放在支付宝或是微信。”加上姥姥与刘经理认识多年,小杨就没有多想,在刘女士的微信远程指导下完成双录,并签下了保险合同。

“刘经理没有直接跟我说这个保险有风险,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个存款的操作,我不清楚这两种流程有什么区别,因为我特别信任她,所以在办理的过程中,也没有特别注意什么字眼。”小杨告诉大皖新闻记者。

刘女士和小杨的聊天记录

赵某霞表示,客户经理刘女士在指导小杨填写保险合同的过程中,大额度的保险业务填表不是当面进行,而且急急忙忙地让客户网上填表,并进行微信远程指导;如此大额的保险,在做双录签合同时,并不是由刘经理本人当面与客户进行操作,而是找了个同事和小杨进行双录;签订完保险纸质合同后,三天之内并没有把纸质合同发送给客户本人,而是在10个月之后,在自己的要求下才把纸质合同发给客户。

“填写保险合同的过程中,有明显的违规操作。”赵某霞表示,由于她体力不支,没有能力单独维权,于是委托熟人帮忙,在9月6日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监管局递送了材料。

当事人已投诉到当地银监局

2024年9月25日下午3点,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刘经理,她认为,自己从事的是服务行业,作为银行的职员,透露客户信息属违法。

对于赵某霞反映的“虚假宣传、误导销售、未充分告知”等投诉,刘经理表示对此都了解,并称“她有她的想法,我有我的说辞,她可以通过正常的监管部门去报备、投诉,哪怕是起诉。”

此外,刘经理还称,赵某霞已投诉到当地监管局,监管局也已对该银行做出正式邀约和面访了,“我们已做出回应,也约她进行了好多次面谈,中间没有沟通的障碍。”

刘经理告诉记者,银行有相关规定,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有统一的人去接待,需要走相关流程。刘经理表示稍后联系一下领导反馈下。

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实习生 王欢(图片受访者提供)
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

-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