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养老困境:当老龄化遇上空心化,青年返乡解困局
农村养老困境:当老龄化遇上空心化
从西安咸阳机场驱车约两个半小时,即可抵达渭南市合阳县的太枣村,它坐落在黄河岸边,拥有超过2000户居民,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村落。然而,这个村庄也是空心化的典型代表,大多数房屋门扉紧闭,门外装饰残旧,年轻面孔罕见,仅偶尔能见几位老人在路边闲谈。一日酷热难耐,步入一家小店欲购冷饮,店主或许久未遇外来青年,便与之攀谈。他忆起昔日生意兴隆,每日必赴镇上补货;而今,一周进货亦难售罄,村中唯有春节期间稍显喧嚣。
村口,一所外观整洁的幼儿园映入眼帘,走近却见其门紧锁,操场荒草丛生。前行至下一岔路,可见路侧连设数家殡葬商品店铺。
此行太枣村的目的,是探访在当地开设养老院的张小凤。1997年出生于此的她,笑称自己是村里就业的“90后”独苗。2016年,其父在此地创办养老院,小凤于2020年大学毕业后旋即返乡接手管理。谈及初衷,小凤提及祖父曾患重病,父亲需外出挣钱以支付医疗费用,无暇顾家,类似年迈父母乏人照顾的情形在村里屡见不鲜。小凤深信,在乡村开设养老院既能满足市场需求,又能援助有需要的老人。
然而,现实与张小凤的美好愿景相去甚远。养老院的建立耗资30万元家庭储蓄,并背负了近200万元的银行贷款。至今,院方勉力维持收支平衡,每个床位月费1200元,约有20位老人入住。由于农村老年人收入不稳定,费用多由子女承担或分担,故而老人们常常在家中与养老院间频繁迁徙。
例如,75岁的郝奶奶因冬日在家摔倒需短暂入住,康复后随即回家自给自足。80岁的王奶奶则在四名子女家中与养老院之间轮流生活,取决于谁当值照顾。
尽管村中老人众多,选择付费入住养老院的却是少数。为吸引客户,张小凤常赴乡镇集市散发宣传材料。面对高昂费用,当地老人多表摇头。此外,招聘员工亦是一大挑战,张小凤时常亲力亲为,参与护理及烹饪工作。
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约为1.21亿,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5%,而农村养老设施的床位占比仅约20%。农村地区在老龄化、空巢现象、健康状况及经济承受力方面面临更多挑战,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尤为严重。
太枣村仅是中国众多村庄中的一个缩影,但它所面临的养老难题,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村在人口空心化与老龄化双重压力下的普遍现状。
农村养老困境:当老龄化遇上空心化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