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内第四轮加薪!全员普调,各业务陆续实现20薪:京东想找回“狼性”
继2024年初和年中连续三轮加薪之后,京东迎来今年的第四轮加薪。
9月13日,京东集团宣布再次启动加薪:自2024年10月1日起,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将用两年时间实现20薪,其他部门也将随后陆续启动加薪计划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梳理发现,过去3年,京东对外公布的大规模涨薪就有五轮,围绕零售体系的就有三轮。特别是针对京东采销的涨薪,并不意外。
京东采销直播在去“年双11”期间出圈,截至当时,京东采销直播总观看人数突破3.8亿。今年“618”,刘强东数字人也在采销直播间亮相直播。采销直播成为了京东直播以及整个京东内容电商战略的新支点,被寄予厚望。
内部调整从业绩上也能看出有了阶段性成效。京东最新财报披露,第二季度公司经调整后净利润145亿元,同比增长69%,净利润率首次达到5.0%。再结合上半年京东严抓考勤的背景,整个京东内部都在释放恢复创业“狼性”的信号。
京东启动全员涨薪计划
去年12月27日晚,京东集团宣布,2024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%,2024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20%。
记者注意到,京东再上一次大规模涨薪还是在2021年。2021年7月13日,京东集团宣布自2021年7月1日开始到2023年7月1日,用两年时间,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,即在2021年7月1日之前的基础上直接涨薪两个月。
2022年11月22日下午,京东集团创始人、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提到,要对员工和高管薪酬待遇实施“一升一降”。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,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,自2023年1月1日起,京东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薪酬降低10%~20%不等,职位越高降得越多。
不过,刘强东当时也表示,如果两年之内,京东业绩重回高增长状态,京东随时可以恢复大家的现金报酬。
而今年,除了年初京东采销以及零售人员涨薪外,京东还宣布,2024年2月1日起,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%。
针对采销的涨薪也还在继续。京东此前宣布,2024年2月1日起,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%。
8月,京东2025校园招聘全球启动,开放1.8万个岗位,包含1.2万个2025届应届生岗位和6000多个实习生岗位,同时将校招生薪酬再次大幅上调。
其中,采销、技术、产品等核心岗位薪酬上调不低于20%。所有校招入职的“京东采销”将可达到全年20个月的薪酬结构,年终奖高达8倍月薪。另外还有上不封顶的Big Boss激励,业绩越好激励越多。产研类岗位中,算法岗平均起薪涨幅超75%。硬件和设计等岗位起薪涨幅超 50%。
除薪资外,京东也有意加大对校招生生活福利的投入。4月,京东正式启用占地11万平方米、可容纳2000多人的全球培训基地。此外,“京东青年城”也已完成一期项目封顶,2027年投入使用后可提供近4000套公寓。
在晋升上,记者从京东方面了解到,目前京东集团的管理团队中,已有超过10%来自在京东成长起来的校招生。
大厂找回创业“狼性”不容易
有奖有加薪,自然也有严肃整顿。
上半年,京东严抓考勤,整治内部“代打卡”等不良风气。刘强东也曾在高管会上直言:“没人想加入一个烂的公司、没有未来的公司,没有人希望这家公司全部人在躺平、在睡大觉⋯⋯相信真是我的兄弟,(就)不会希望京东变成这样。”
不只是京东,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、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第一封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中写道,在过去的25年里,阿里巴巴经历了不断成长,也出现了一些“大公司病”的症状。他们表示,将积极对“大公司病”开刀、保持创业精神的决心。
年初的字节跳动2024年年度全员会上,CEO梁汝波也表示,字节跳动2024年的关键信息是“始终创业,逃逸平庸的重力”。他多次提及“危机感”,并将“加强危机感”列入年度目标。他坦言,最大的危机,是担心字节作为一个组织,正在变得平庸,无法取得新的突破。
整治“大公司病”,提高人效比,成了今年巨头们都在关心的头等大事。
电商分析师、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当京东、阿里巴巴、拼多多的员工规模相对小时,人效指标很高,因此管理层现在一定会考虑“公司内部效率为什么变差?”“是不是管理不到位?”“组织庞大冗余”等问题。
而想要向内部要效率、要创新,管理上就要有调整的动作。相较于严抓考勤,通过激励贡献高增长的业务部门,保持业绩上的稳定变得十分必要。
出圈的采销直播,是当前维持京东业务活力的最主要贡献者。特别是京东近半年多来在内容电商上持续投入,比较直观地反映在了用户数据上:二季度,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和用户购物频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。电商存量时代,想要撬动新用户不易,头部平台工作重点还是在提升用户复购和用户黏性上。
加薪和激励,或许是促进组织活力,提高人效的关键,但对一家规模和体量庞大的“20岁”公司而言,想要真正重新找回创业时的“狼性”,需要更多系统性的持续发力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